武汉国灸

行业资讯

【气血两虚】灸疗调理

  • 更新时间:2016-03-15
  • 阅读次数:2294


 气虚:
  常由体内生化不足、耗散太过导致。多见于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年老虚弱、疲劳过度者,主要表现有精神倦怠,四肢无力,易眩晕、自汗、感冒等。

血虚:
  这是体内阴血亏损的病理现象,可由失血过多、久病虚耗等导致。血虚者面色苍白,唇、舌、指甲颜色暗淡,常表现为头晕心悸、形体消瘦、双目干涩等。

气血两虚:
  一般气虚者也会伴有血虚症状,多表现为神疲乏力、心悸多梦、面色淡白或萎黄。此外,气血对经脉、筋肉、皮肤的濡养作用减弱,常见肢体麻木、肌肤干燥、瘙痒等表现。

可以通过5个步骤来调理


第1步:调脾胃。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中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谓之血”之说,认为血液是通过脾胃运化生成的,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所以治疗血证必须重视调理脾胃。     

 

第2步:养肝血。
  肝藏血,主疏泄,调气机,有助脾胃运化,因此养肝血是调气血的根本。


第3步:远寒邪。
  中医认为,“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邪会让血液瘀滞,经络不畅,气血生化受阻,极易导致关节病变、肠胃不适或诱发咳嗽。


第4步:多运动。
    运动是调养气血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助脾胃将营养物质转化为气血,让人吃得香、睡得好。此外还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平时可选择一项自己喜爱的运动,如慢跑、游泳、打球、瑜伽、太极拳、拜佛等。有心脑血管疾病者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让关节活动开的同时,降低心脏负荷。


第5步:灸疗

1、膻中穴

位于胸部,是身体6大经脉的交汇处,是气会穴(宗气聚会之处),具有理气活血通络、调节神经功能和消化系统功能等功效。

2、中脘穴 

调脾胃, 它又在任脉上,对女子子宫脱垂等疾病很有帮助。

3、关元穴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4、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身体的养生大穴,能够疏通经络,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益气生血。

气血两虚的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

2、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放松心情。

4、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要学会合理减压。

2F新闻中心News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