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指戊为小寒,时天气渐寒,尚未大冷,故为小寒。”明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寒为冬季之主气,而小寒正属“三九”节气,所以比大寒更冷一些。中医专家表示,我国自古就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冬日万物敛藏,养生也应该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及时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此来滋养五脏。
顺四时而适寒暑
《黄帝内经灵枢》言:“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宿迁市中医院名医堂主任医师胡大昕解释,懂得养生的人,首先要顺应春夏秋冬气候的变化,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讲的“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所以人是天地造化的产物,是天地之灵。“如果我们能够多留意一下天气变化,慢慢感应和捕捉到自己身体微小的讯号,当自己的身体与天时不配合后,找出相应的方法调养治疗,这才是中医的精华所在。”
小寒标志着往后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面对极寒天气,日常养生保健工作绝不容忽视。中医认为,冬季时节应养阴养肾、防寒平阳。
“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天气寒冷,则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小寒节气期间,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对于老人,则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冬季活动要慢行,每天早睡晚起,尤其不要忽冷忽热等,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薄衣软被睡得安
冬季养“藏”,每晚安恬的睡眠是人体阳气得以固藏的重要保障之一。由于夜里气温更低,许多市民常常穿得很多很厚,或盖上两三床厚重的棉被来保暖,如此保暖措施并不健康。
据介绍,夜晚睡眠时,除了维持人体基本需求的少部分器官功能仍在运转外,其他器官几乎处于休息状态,此时人体神经相对兴奋,机体能量代谢降低,心率、呼吸频率变慢。“冬夜里每家每户基本上都是门窗紧闭,室内空气流动性差,氧气浓度降低。此时过多的衣物和厚重的棉被容易对身体造成压迫,特别是对胸廓产生压迫感,一方面不利于呼吸而引起轻微的缺氧,另一方面会影响机体血液循环,导致血流不畅。”特别是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厚重棉被对人体压盖所造成的缺氧和血流障碍,更有可能诱发缺血性中风。
此外,穿着过多的衣物或覆盖厚重的棉被入睡,由于透气性差,夜里被窝温度相对较高,还会增加机体代谢而加速能量损耗,并使皮肤毛孔舒张增加散热,这无疑违背了人体阳气潜藏的规律,也不利于安稳的睡眠。“到次日晨起时,由于大开的毛孔瞬间接触寒冷低温,容易感受风寒而导致感冒。因此,为保证冬夜优质的睡眠,请尽量选择宽松、舒适的睡衣以及相对柔软、轻盈、保暖性能较好的被子。
小寒养生以肾为先
小寒时节进补要以温补为主,从饮食养生的角度来讲,要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影响。《黄帝内经》中谈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小寒之时,人体经过春、夏、秋三季的消耗,正气渐渐衰弱,而此时的天气却变得寒冷,寒邪之气更盛,就容易出现健康问题。肾是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这就表明此时是补肾好时节,但在进补同时一定要注意,千万别贪恋油腻、辛辣的食品,应以补气润燥为主。”
羊肉有助于温补脾肾。中医上认为,羊食百草而集百草之精华,性温味甘,入心、脾、肾三经,能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胡大昕说:“羊肉虽好,在食用时也要有所顾忌,发热、牙痛、口舌生疮、咳吐黄痰,肝病、高血压、急性肠炎或其他感染性病人都不宜食用羊肉。”除了羊肉,五谷可以补肾,历代养生家一直提倡健康的饮食,需要以“五谷为充,五果为养”,也就是说人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主食和蔬菜水果。五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因可生吃可获得更多的营养成分,所以经常食用,可辅助五谷使人体获得更全面的营养。“我们平常吃的食物很多也是中药,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炖羊肉、鸭肉等温肾补肾的食物。”
“今年的小寒正好是腊八节,常吃此类粥有增加热量和营养的功能。另外,还有补阳驱寒的羊肉粥,养心除烦的小麦粥,补血的红枣粥都适合在此时服用。”
专家推荐3道养生粥:
腊八粥
材料:大米、花生、绿豆、红豆、莲子、红枣、桂圆、山药、百合,枸杞子、薏米、小米、糖。
做法:腊八粥的一般煮法是先把大麦米和红小豆、绿豆、豇豆等各种豆类拣好洗净,煮成半熟后再放入白米、小米、黄米、糯米等等。难煮的豆类最好预先浸泡。水要一次加足了。
煮粥时先用旺火,等米快开花了改用文火煮。一边煮一边搅拌,注意不要糊锅。粥煮好后,吃的时候再加糖。
核桃粥
材料:圆糯米,核桃仁、调味料、冰糖。
做法:圆糯米洗净,加水8杯浸泡20分钟,移到炉火上煮开,改小火煮到米粒熟软。核桃仁洗净,放入粥内同煮,并加入冰糖调味,待冰糖融化即可熄火盛出食用。如果粥太黏稠需要加水的话,要加开水,免得产生水米分离的情形。
红薯粥
材料:红薯、粳米,红枣若干,芝麻、白砂糖适量。
做法:将新鲜红薯洗净,连皮切成小块。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水。将红薯块和粳米一同放入锅内,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煮至粥稠,依个人口味酌量加入白糖,再煮沸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