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养脾,秋季养肺。当中伏遇上立秋脾肺得以双养,鱼和熊掌可以兼得,重视健康的你不要错过。
[今日立秋]
8月7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是立秋之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秋性肃杀,天气变凉。“立秋之日凉风至”,多因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称。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道出秋天养生的真谛。
今年立秋仍处在“三伏天”内,暑气一时还很难消。专家提示:“秋后一伏热死人”,此时节,市民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此时昼夜温差逐渐变大,也要预防感冒着凉。
[立秋为什么还要灸]
若说夏季灸疗是“锦上添花”,那么立秋灸疗,从出发点而言,则可说成是“雪中送炭”。秋季天气转凉,秋风瑟瑟,人体内的阳气也是内敛及下降的趋势,科学地进行灸疗可以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
立秋灸疗效果非常好,通过灸疗可以在季节转换时增强身体阳气,如同房屋打地基时必须要进行防水处理,只有保证地基的适当防水,房屋才会持久牢靠。增强身体阳气也就是对身体进行的防水处理,一定要把这个基础打好,不能将夏天的湿气带至秋季,延至冬季,就会给身体带来各种各样的病痛。
秋天易伤人体免疫力
立秋后天气变化多样,寒热交杂,早晚温差大。皮肤腠理开合,易受寒凉,耗损阳气,免疫力下降,此时若人体阳气不足,很容易受天气刺激而出现体虚自汗,感冒流涕,过敏发烧,皮肤红疹,夜寐不安(易醒,多梦)等症症状。
危害:妇科炎症,过敏性疾病,精神萎靡,夜寐不安。
秋天干燥,易伤气损精
立秋后逐渐风大干燥,加上夏天暑气蒸腾,人体津液被加速耗损,就像树木放在风大的沙漠上会快速干枯。此时人体若阳气不足,阳气固摄津液的能力会减弱,水分和胶原蛋白会加速流失。导致皮肤干油,色素沉积,暗斑痤疮,毛孔粗大,咽干咽痒,目赤目胀,月经量少,脱发,头晕头痛。
危害:皮肤过度衰老,乳房松弛下垂,肥胖。
落叶悲秋,秋露凝结
立秋后日照减少,阳气收敛,气温逐渐下降。风紧瑟瑟,落叶萎黄,环境悲凉,此时人体阳气不足会造成焦虑抑郁、自我评价低、消极少言;加上寒凉之气渐多,造成血瘀气滞,关节疼痛,胸闷气短,严重者会乳腺纤维瘤,甲状腺瘤,妇科肌瘤囊肿等。
危害:失眠、抑郁症、心脏病、肺痨、心梗脑梗。
《黄帝内经·素问》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灸疗的好时节,因为秋冬消耗人体的阳气多。这时候就更很需要及时补充阳气,以备一整个冬天的使用!
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甲乙经》说过“大椎,三阳,督脉之会”,大椎穴又称“督阳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灸疗等可以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取穴: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肺俞穴:温肺润燥、理气宣肺
肺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是肺脏的背腧穴。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因此,灸肺俞穴,还可温肺润燥、强壮皮毛、开通鼻窍,防治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瘙痒等病症。肺俞穴是治疗肺脏疾病的重要腧穴,具有解表宣肺、肃降肺气的作用。临床上常用来改善肺脏功能,治疗和肺脏相关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
取穴:第3胸椎突下,旁开1.5寸。共2穴(按身体对称轴对称,左右各1穴)。
曲池穴:清热利湿、疏风止痒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具有清热利湿、疏风止痒之效。中医认为,皮肤湿疹病症,多由于湿热之邪郁结在肌肤所致;若湿疹瘙痒无定时,多兼夹风邪。故取曲池穴,清利体内湿热,兼可疏散风邪,而达到止痒护肤的功效。
取穴: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上踝连线中点。共2穴(按身体对称轴对称,左右各1穴)。
足三里:调理脾胃、补中益气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取穴: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共2穴(按身体对称轴对称,左右各1穴)。
三阴交:通经健脾、补血养肝
三阴交指的是从脚而起的三条阴经交会的地方,分别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五脏的经络为阴,六腑的经络为阳。再加上脾为土,肝为木,肾为水,木克土,水生木,土克水,这三者关系错综复杂,既相互滋生,又相互克制,因而“三阴交”穴可补可泄,能生能克。
取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共2穴(按身体对称轴对称,左右各1穴)。
用“穴位灸”治疗:与节气的开始几天,按上述穴位顺序,每日一穴,是双穴的取双侧,每日每穴一次,每次4小时。使用穴位灸时,先用适量艾摩膏按摩以上穴位,待艾液吸干后再贴牢穴位灸。
艾灸是古人留给人类驱寒除湿温补阳气最好的方法之一。庄子记载,孔子无病而自灸,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扶阳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的说法,可见古代对艾灸的重视程度,但艾灸烟大味道刺鼻不能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这也是不能在医院养生馆推广的致命原因。
武汉国灸研发穴位灸,吸收的是艾液,改变了传统灸疗时艾烟对人的困扰。施灸时间好控制,每次可灸长4小时。施灸更为方便,不需要脱掉衣裤让人帮助施灸,只需贴在某些相关穴位上就可以在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情况下进行治疗。
秋天物候干燥,人体就需要滋润。使用中国灸三伏灸系列产品,采用大灸配小灸的贴敷方法,使药效透入到肝脏、脾脏、肾脏、心脏、肺脏,能温通人体十二经络,经络通畅,气血运行,病邪自然退去,更能有效润肺柔肝、祛湿养脾、养阴清燥。可以说,中国灸产品是立秋灸疗的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