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初秋夜渐长”。
今天天是三伏后的第一天,
自此告别盛夏时节,
暑气消散,天高云阔,秋凉宜人。
三伏后早晚气温有所降低,
白天依旧炎热。
此时养生也是颇有讲究的。
好多灸友问我出了三伏还能灸吗
答案是⬇⬇⬇
关于三伏灸
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祖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疗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这种疗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
最近收到很多的灸友的提问,大多是关于三伏灸的问题。大家都有“错过了今年的三伏灸,得再等一年”的紧张迫切感。其实:选择中国灸,天天都能三伏灸!
我们都知道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
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是一年中人体和自然界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刻,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这个节气对人体健康至为关键,不仅可储备阳气对抗寒邪,而且能够治疗诸种寒病。尤其是在“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对“冬病夏治”的这种治疗机理,《黄帝内经》上就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而人们所说的“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
“冬病”通常的症状有: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由于冬季时人体阳气不足,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疾病反复发作。
“夏治”的时间,一般是在“三伏天”,或夏至到秋分之间。利用夏季气温高,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畅、气血充沛,运用中药施灸,能最大限度驱风散寒,祛除体内病灶的同时调整阴阳平衡,达到控制冬季病复发乃至不再发病的目的。经过中医几千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虚寒疾病在夏季,特别是在“三伏天”治疗,其效果明显要好过其它季节。
虽然“三伏天”是治疗冬病的最佳时机,但传统的中医方式难以突破两点:一是有时季节反常,会出现“时至而气不至”的情况;二是治疗时间集中,医少患者多,难以针对性治疗,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了冬病夏治的效果。同时,也常有很大一部分人因各种原因错过了三伏天贴敷的好时机,并为此后悔不已。
其实,选择了中国灸,就不会存在这些烦恼。中国灸是集热疗、药疗、灸疗于一体,通过穴位贴敷来治疗虚寒疾病的。中国灸采用自动发热技术,不需要依赖气温,可以随时随地创造类似于“三伏天”的局部治疗环境,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中国灸通过热疗、药疗、灸疗三效合一,既能扩张皮肤毛孔、促进药物渗透,又能加强呼吸道循环代谢,改善气道变异性炎症,并且不受节气和气温的限制。不仅可以做到“冬病夏治”,还可以做到“冬病冬治”。
▲改善体质三伏灸
适应范围
适应症:阳虚体质:畏寒怕冷、手足不温、久病阳亏、年老阳衰; 气虚体质:孕育时父母体弱、早产、人工喂养不当、偏食、厌食,或病后气亏,年老气衰。
适应人群:成人。
用法用量
外用,穴位贴敷。
使用时间:贴敷时间上午10点-12点。
成人贴敷时间:4-6小时
▲痛症三伏灸
适应范围
1.适应症:颈、肩、腰腿痛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2.适应人群:成人。
用法用量
外用,穴位贴敷。
1.使用时间:贴敷时间上午10点-12点。
2.成人贴敷时间:4-6小时
▲消化系统三伏灸
适应范围
适应症: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虚寒性便秘等。
适应人群:成人。
用法用量
外用,穴位贴敷。
使用时间:贴敷时间上午10点-12点。
成人贴敷时间:4-6小时
▲呼吸系统三伏灸
适应范围
1.适应症: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过敏性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鼻炎、慢性咽炎、反复感冒等。
2.适应人群:成人。
用法用量
外用,穴位贴敷。
1.使用时间:贴敷时间上午10点-12点。
2.成人贴敷时间:4-6小时
中
国灸法的不断创新,出现了热疗、药疗、灸疗三效合一的新的治疗方式,打破了“冬病夏治”的局限,可以全年、全天候地实现“冬病夏治”。即使在秋冬季节气温偏低,体内潜伏寒邪与外界冷空气叠加,容易导致经络阻滞,造成疼痛的时期,中国灸法也能让一些“冬病”须“夏治”的患者回复常态化治疗,真正实现了天天三伏,随时敷灸,为患者早日康复创造了好的条件。
中国灸
为你实现
天天三伏灸